简述长度基准仪工作原理
发布日期:2019-05-09 作者: 点击:125
在机械制造中,应用得较多的基准辐射是碘、甲烷分子饱和吸收稳频的氦氖激光。它们的复现精确度,可高达一百亿分之一,但这类辐射光源的频稳系统很复杂,在实际应用中是把它们的波长通过光波波长干涉仪等,传递给以兰姆下陷法稳频的氦氖激光,再利用以此为基础构成的激光量块干涉仪和激光干涉比长仪,分别检定一等量块和基准线纹尺。
由于同位素光谱光源的发展,出现了一些复现精确度高、单色性好的光源。这导致1960年的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以“氪-86的辐射光波长定义“米”的决定。这个“米”的定义是:“长度米等于氪-86原子在2P10和5D5能级之间跃迁时,其辐射光在真空中的波长的1650763.73倍。”同时宣布废除1889年确定的米定义和国际基准米尺。这样“米”在规定的物理条件下在任何地点都可以复现,所以也有称之为自然基准的,其复现精确度可达二亿五千万分之一。
智能高精度长度基准仪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所能达到的高准确度,保存和复现“米”的整套装备。长度计量基准是各国之间和-一个国家内部统- -长度单位的基准,也是保证量值准确和实现互换性的基础。“米”是长度计量的基本单位。
18世纪以前,世界各国各自规定长度单位,很不统-。18世纪末,法国科学院受法国国民议会委托,提出“米制”概念。它将通过巴黎天文台的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四千万分之-定义为“米”。
1792~1798年,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和法国的敦刻尔克间进行三角测量,得出通过巴黎天文台的地球子午线从赤道到地极点的距离,并以它的千万分之一(相当于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- -)作为- -米的长度,于1799年用铂金制成横截面积为25.3 X 4.05毫米的矩形端面基准米尺,米尺两端面间的距离即为-米。它保存在法兰西共和国档案局,所以称为“档案来尺”,又称,“阿希夫米尺”。